一、什么是耳聋?
听力损失俗称耳聋,常常表现为听声不清,辩音不明。言语频率(0.5、1、2、4KHz)平均听阈在25分贝以内为正常;26分贝以上,即有听力障碍,临床上将严重程度不同的听力损失统称为聋。重度耳聋极大的困扰了患者的人际交流,造成身心障碍。
耳聋通常按病变部位分:传导性聋(病变部位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器官)、感音神经性聋(病变部位在耳蜗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各级听中枢)、混合性聋(两者皆有)。
按发生的时间分:先天性耳聋,后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即生下来就听不到声音,可以是遗传所致,也可以是孕期和产期的一些问题所致。
遗传性聋不一定生下来就有,有一部分遗传性聋出生后听力是正常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表现耳聋的特征。感觉是不是有些绕啊,那只有靠基因检测帮忙啦!它可以明确是否患有遗传性耳聋,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
二、自我判断,你有耳聋吗?
1、轻微听力损伤:无交流困难,但听力仪器测定听力比正常差。爱耳护耳吧!
2、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不清小声讲话,语频平均听阈26-40分贝。可以佩戴助听器
3、中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讲话已感到困难,听阈41-55分贝。可以佩戴助听器。
4、中重度聋:近距离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听阈56-70分贝。可以佩戴助听器。
5、重度聋:在耳边大声说话方能听到,听阈71-90分贝。感音性重度耳聋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6、极重度耳聋: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连耳边的大声呼喊亦不能听清,听阈大于91分贝。感音性极重度耳聋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三、“警惕我们身边的致聋元凶”
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很多,其中以耳毒性抗生素导致的耳聋最为常见。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这类药物属于氨基糖甙类,主要毒害耳蜗神经,引起神经性耳聋。近年来许多非抗生素药物也能引起耳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比如B-受体阻滞剂,水杨酸类药,利尿药,抗疟药,抗癌药等。
引起神经性耳聋的另一个原因是噪声,常见纺织车间、飞机场、射击场、长时间佩戴耳机、卡拉OK厅、酒吧等。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噪音环境耳朵易疲劳,会损坏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等病毒感染,尤其是孕妇怀孕3个月内尤应注意,病毒会使胎儿内耳发育障碍,导致听力受损。
外耳、中耳的炎症会引起传导性耳聋,鼻部的炎症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也会影响听力。擤鼻过于用力,游泳时不恰当地使咽鼓管扩张有可能细菌进入中耳,引起传导性耳聋。
外伤:外力引起的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控制不好会影响内耳末梢循环而加速螺旋器、耳蜗核的退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也对老年听力下降起到促进作用。
四、防聋小妙招。
当我们知道这么多的致聋元凶,那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爱儿护耳啦!
老年朋友防耳聋
1、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改善脑部、内耳的血流供应。
2、适当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做操来改善周身血液循环。
3、控制饮食,少吃糖、甜食、和油腻食品,多吃水果(糖尿病患者适量)和蔬菜。
4、不吸烟,少饮酒,多饮茶,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接触噪声无法避免时请做好防护,可以使用耳塞阻隔噪音。
5、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速尿等。
儿童防耳聋
1、禁止对儿童使用耳毒性药物。
2、麻麻在给宝宝喂奶时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乳汁。可以避免宝宝在平卧位吸吮时或恶心或呕吐,乳汁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如不及时就医,会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听力。
3、麻麻不能学虎妈,尤其孩子的巴掌打不得,耳朵揪不得!鼓膜容易被打穿孔。多注意孩子的行为,防止各种意外。
4、掏“耳屎”有讲究!最好用棉签在外耳道轻轻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自行出来啦!千万不要用不洁用具掏耳,以免细菌、病毒带入耳内;也不要频繁挖耳哦,1-2周一次就行。耵聍栓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建议去正规医院。
5、孩子的耳朵娇嫩,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噪声污染源。
6、关爱孕期妇女,做好自我保健,防感冒、防病毒、防弓形虫,尽量减少与宠物的亲密接触,尽可能排除胎儿致聋的可能因素。
预防遗传性耳聋
通过科学合理的耳聋筛查和诊断策略,大部分遗传性耳聋是可以预防滴!
正确使用手机防耳聋@所有人
1、拨打电话时拨通了才拿到耳朵上听,因为手机在接通的开始阶段辐射最大。
2、尽量不要拿手机煲电话粥。通话时间控制在1-2分钟。
3、长时间打电话,首先考虑使用座机。在没有座机时建议用手机的耳机或蓝牙接听,尽量将手机离开心脑等重要脏器远一点。
4、不论座机还是手机,长时间接听时左右耳轮换听。
5、对喜欢用耳机接听的朋友提个醒:不要将耳机音量调得过大,刚刚能听清就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