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肿瘤轻松切除——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了解一下!
【发布日期:2020-11-26 阅读次数:次】
近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独立完成我县首例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陈先生,48岁。因吞咽困难1周至我院就诊,经门诊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约40cm见食道后壁局部粘膜隆起病变,呈多角球星,大小约11.2×7.5mm,超声内镜提示病灶来源于粘膜基层。
充分评估病灶情况后,诊断初步考虑食管平滑肌瘤可能。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消化道结构的完整性,减少食管穿孔风险,内镜中心主任胡广在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对病灶进行剥离切除。
术中,胡广主任选择距离粘膜下肿瘤近口侧5cm处于一次性粘膜注射针行粘膜下注射美兰生理盐水溶液,予Dual刀行食管粘膜纵行切开约1.5cm,逐步分离粘膜下组织,在粘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形成一纵行隧道见白色肿瘤,并充分暴露瘤体,沿瘤体予IT刀分离固有肌层,保持瘤体包膜完整,用圈套器经口取出瘤体。
术后第二天陈先生就可下床活动,并能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五天顺利康复出院。陈先生对手术效果感到十分满意,在临近出院之际,陈先生对我院消化科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据悉,以往此类手术需转上级医院、或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进行手术,此次我院成功独立开展STER术,展现了我院在县内内镜诊疗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更是为全县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关链接
STER术
1、什么是STER术?
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
在食管、胃食管结合部、胃窦等部位,先在黏膜表面开一个小口,随后将内镜深入其中,在黏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在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同时保留了消化道表面黏膜的完整性,在肿瘤完整切除后,将黏膜隧道的开口使用金属夹进行夹闭,避免了消化道的穿孔,减少了术后消化道漏等并发症。
2、STER术有哪些优点?
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同时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术后完全无体表瘢痕。
泗阳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简介
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改建于2017年12月,并在我县率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奥林巴斯CV-290高清内镜诊疗系统,包括高清电子胃肠镜、经鼻超细胃镜、放大内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等,中心还拥有奥林巴斯EU-ME2超声内镜系统、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碳14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仪等诊疗设备。内镜中心占地约400平方米,环境幽雅,设备先进,洁净程度均按照手术室要求配备,最新标准的专业内镜清洗消毒平台,杜绝内镜诊疗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先进的“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内镜诊疗服务。“以人为本,专业安全”是内镜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的服务宗旨。
科室特色
1、无痛胃肠镜检查:采用先进的安全镇静技术,使患者在睡眠中舒适的完成检查和治疗。
2、超细高清胃镜检查:使用奥林巴斯GIF-XP290N最新超细鼻胃镜,纤细的镜身,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不适,也可以顺利通过消化道狭窄的病变,更适合婴幼儿和特殊人群检查。
3、放大内镜精查:使用最先进的奥林巴斯H290Z放大胃镜,可放大近200倍,配合先进的内镜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到消化道粘膜的腺体开口及绒毛的改变,及早发现早期微小的癌症及癌前病变。
4、超声内镜检查:用于消化道粘膜下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消化道癌肿浸润深度判断。
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利用十二指肠镜通过咽部、食管、胃和进入十二指肠,在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找到胰管和胆管的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通过十二指肠镜的侧视孔道,将导丝送入胰管或胆管内,引导切开刀切开乳头括约肌,继而完成胆管取石,胰、胆管内支架及外支架的置入,达到不用外科手术即可取出胆总管结石,以及解除梗阻性黄疸等微创治疗目的。主要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及胰管结石的碎石术及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鼻胰管引流术、胆胰管塑料或金属支架置入术等,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肝外梗阻性黄疸等胰、胆管疾病的诊疗。
6、胶囊内镜检查:通过吞服花生米大小先进的胶囊式摄像机,就能在12小时内记录从口腔至肛管的全消化道影像,可以清晰观察胃镜及肠镜检查不到的小肠病变。尤其适合一些长期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做了胃镜、结肠镜检查后却仍然无法找到病因的。
7、碳14呼气试验:可以通过呼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开展的手术治疗项目
消化道息肉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切除术(STER、EMR、ESD)、内镜下食管和胃肠道异物取出术、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术、内镜下氩气治疗、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胃石碎石术、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术、ERCP胆总管取石、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引流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