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内科,秉持“时间即大脑”的理念,致力卒中患者健康回归,在筹建县卒中中心道路上不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新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急性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而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尽可能恢复患者受损的脑功能。
静脉溶栓是目前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全世界的治疗指南都是作为第一推荐手段。但县内使用的尿激酶,为全身抗凝,出血并发症多,维持时间又短,血管再闭塞率高。
我院神经内科率先引入新型静脉溶栓药物: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其为选择性纤溶药物,使局部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起到溶栓作用,作用安全,效果显著。
病例:患者女,57岁,在运河风光带散步时突发右侧上下肢体无力,病情发展至不能活动 ,后其呼叫120送诊县人民医院时为1小时20分钟。查体: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重度偏瘫)、右侧感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14。我院神经内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在排除相关禁忌后,予爱通立 50mg静脉溶栓,经过治疗,患者病情迅速转归,NISH评分下降,出院时,其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错过时间窗或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静脉溶栓往往效果不佳,补充或补救性治疗手段——血管内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科室成立血管介入组,由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曹华伟任组长,现已正常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该项技术可获得超清晰实时脑血管影像,具有分辨率高、检查时短、造影剂量少、辐射更低等特点,更全面准确地判断脑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金标准。
病例一:女,60岁,因急起左肢无力2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查头颅MRI提示脑干右侧急性梗死。
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 30%; 右侧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 60%,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局限性狭窄。
病例二:男,70岁,因急起头晕、行走不稳3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头颅MRI提示右侧丘脑急性脑梗死。
DSA检查提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
检查进行顺利,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术毕转回卒中单元,后续治疗方案进行中。
我院神经内科将与多家三甲医院协作开展急性期动脉溶栓、取栓、多模式动脉内机械血管再通、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等多项诊疗,将最大限度降低本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选择溶栓,选择希望;
选择取栓,选择重生;
选择县人民医院,
选择您最好的健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