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又有五项新技术获国家新型专利
【发布日期:2019-05-09 阅读次数:次】
近日,我院又有五项新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截止目前,我院已有15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已全部在临床使用。
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成立科研创新管理小组,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修订科技成果及论文奖励办法,对获得专利人员予以奖励,激发医护人员对科研技术创新的热情,不断推动医院科研进步。
据我院学科建设部主任、科教科科长刘璐介绍,此次5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是:
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蔡维体、护士长李青发明的《弹性自收缩敷料贴》、《胆道冲洗液收集器》,《弹性自收缩敷料贴》对伤口形成向内牵拉,减轻伤口张力,有助于伤口尽早愈合;《胆道冲洗液收集器》利用实用新型挡体底壁密封吸合在病人皮肤上,将反流出胆管窦道口的冲洗液阻隔在筒内,通过引流管引出,有效解决了冲洗液四处流淌的现象,防止其浸湿卧具或衣物,影响病人的舒适。
新生儿科副主任护师林素红发明的《黄疸患儿蓝光治疗用眼罩》,该眼罩固定牢固,无论患儿怎样活动头部,均不会发生套筒束带脱落、眼罩移位,同时套筒束带不覆盖耳朵,婴幼儿听觉不受影响,没有不适感。
心内科护士长吴继芳发明的《冠心病PCI术后上肢抬高垫》,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手臂支撑面、手部搁放面的设计斜坡角度合理,通过抬高患者前臂放置,增加上肢血液回流,有效减轻术后前臂水肿;防污染的隔水垫设计严格执行控感要求,更换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肿瘤科一病区护士长杨利、护理部主任刘海燕、普外科护士长李青等人发明的《三角砂医用开瓶器》,可同时划割多种规格多个安瓿,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小孔在前部用力小,大孔在后端便于着力,操作更省力,且三角砂比原砂轮更充分的划割安瓿,使安瓿更容易更完好地掰断,保证瓶口圆润,可预防护士手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