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伏晓虎在省级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0-01-17 阅读次数:次】
近日,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伏晓虎撰写的《“针”创一流,“推”陈出新》一文,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追梦新时代 传承中医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与中医药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伏晓虎
医学学士、主任中医师、康复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宿迁市“千人计划”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任江苏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委员、宿迁市医学会针灸推拿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医学会学术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康复,擅长脊柱微创(射频、银质针)、整脊、压痛点推拿、穴位埋线治疗颈肩腰腿痛、部分内科病症。尤其对顽固性的颈肩腰腿痛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宿迁市第三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获宿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泗阳县职工首届十佳发明创造成果,得到了泗阳县职工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组委会的嘉奖。
×
“针”创一流,“推”陈出新
20多年前,为减轻父母的负担,报考了中专,意外的是,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卫校,专业是随便填的针灸推拿,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一个中医学生,15岁就开始了学医的生涯。
那时年少懵懂,理解能力有限,觉得中医的理论晦涩难懂,老师说,要多读多背,积累多了就懂了。就此开启了“最强大脑”,手里带着笔记本,随时随地背中药、汤头歌、穴位、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在自己身上练针灸手法,那真是流血流汗不流泪!那时就想着,什么时候能练成一身绝技,治病救人或是关键时刻来个“英雄救美”?
繁重的学业终于结束了,我被分到镇卫生院。90年代还是缺医少药,工作条件也差,低矮的平房,泥泞的小路。老百姓更不容易,“小病捱,大病抬,实在不行就土里埋”。我做一个针灸推拿的医生,那时还不到20岁,毛头小伙,病人虽然怀疑我的水平,但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再说我是专科学校毕业的,比起那些赤脚医生来说,毕竟多喝了几年墨水。我就装着老练的样子,为病人扎针。一开始就是哪疼扎哪,传说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病人也给治好了!老百姓都很朴实,就介绍家旁邻居来治疗。随着病人的增多,复杂的问题就来了,有的效果不好,心里有很强烈的挫败感,我知道,不是病无法治,而是未得其法。遇到那些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乡亲们,我不敢看他们无助的眼神,内心很愧疚,怎么办呢?没有老师好请教,只好向书本学习。自己买书刊、订杂志,白天看病,晚上看书,现学现用。通过不懈努力,综合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技术,治疗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看到大多数乡亲们恢复健康,挺直了腰杆,撑起了家,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自豪感、幸福感,坚定了走中医药道路的决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中医药知识获得也更加容易与丰富。1994年调到泗阳县人民医院后,视野更加开阔。听说天津北门的整脊推拿手法好,我硬是挤着火车,一路站到天津。看到王遵来院长娴熟的手法、神奇的效果,不禁感叹:这就是传说中的“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把这门绝技带回泗阳!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针灸、推拿的基础上,结合整脊手法,疗效确实提高了很多。可是,还是有部分病人,保守治疗失败,不得不接受手术,怎么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刀下留人”……我天天都在思索着……心里感叹,医海无涯!有一天,看到报道,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立即动身,辗转多地,终于抵达千里之外的医院。经过几天的学习,有所感悟,医生一定要多掌握一些技术,这样思路才会开阔,遇到问题才能从容不迫,一种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学的再好,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浑身都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接下来我便一边学习,一边分享,组建医疗团队。经过几年的奋斗,科室发展到包括中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多人团队,采用先进的分工协作模式,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从无创到微创治疗,技术提升,效果提高,可是,问题更多了。比如突出的椎间盘,推拿整脊微创治好的患者,他突出的椎间盘,并没有消失,可是疼痛却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摘除了椎间盘,可是又复发了呢?人体的奥秘真的太多,人类知道的太少了……想起毛主席的教导: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习近平也说中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难道没有解决的办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出去学习,交流也日益增多,在一次学术交流上,有个朋友推荐了软组织外科,说这是目前世界上研究颈肩腰腿痛最权威的书。我立即买回来,如饥似渴的读。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书中说的非常明白。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还得跟师学习,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远赴上海,参加了软组织外科创始人宣蜇人的讲习班。经过多次的学习,交流,掌握了银质针治疗的独门技术。在宣老理论指引下,带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多途径、多靶点、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釆取射频微创、银质针、推拿整脊、物理治疗等组合拳治疗方法,使软组织疼痛治疗方法发生质的飞跃,开创了宿迁市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疼痛的先河。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们认真总结,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获得宿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被组织上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荣获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称号。2019年作为优秀人才代表,参加泗阳县“爱国、奋斗、奉献”为主题的“建功新时代 展示新业绩”活动,为祖国70华诞献礼。
受益于国家的强盛,中医药学术也空前的繁荣与活跃,有幸聆听了贺普仁、朱良春、韩济生、宣蜇人等大师的教诲,他们有的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以医正人,以医正己”,为针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是胸襟博大,视野开阔,治学兼收并蓄,不断超越自我,博极医源;有的揭示了针灸治痛的秘密,为针灸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执着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创立新理论、新技术。无法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他们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激励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夺取“江苏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胜利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