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泗阳医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医院论坛  |  联系我们
医院概况
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2020年, 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

【发布日期:2020-12-28 阅读次数:次】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不顾身,坚守在抗疫一线;大家坚持疫情防治、医疗工作“两手抓”, 不畏艰难,奋起直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回眸2020年,许多温暖的画面和感人的瞬间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奔向美好的未来。
 
感动镜头之一:
任静逆行出发驰援武汉 

       2月2日上午8点多钟,我院在门诊大厅为驰援武汉的护士任静举行出征仪式。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等院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了出征仪式。



       任静,今年33岁,已从事护理工作10多年。任静说:“从疫情爆发那天起,我就做好了准备,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奔赴前线。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既高兴又激动。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护士,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就要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战斗中,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同时,我也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好自己和战友,平安归来!”任静在疫情出现的时候就在请战书上签字并摁上了红手印,她用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展现了医者的担当!


 
感动镜头之二:
沈红娟、刘峰出征支援宿迁



       2月12日,我院在门诊大厅,为前往宿迁市传染病院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红娟、感染性疾病科刘峰举行出征仪式。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等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了出征仪式。


 
感动镜头之三:
第一批抗疫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2月16日,我院第一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11名医护人员,通过规范隔离,解除医学隔离观察,平安归来。他们曾与我县首例确诊患者亲密接触并进行诊疗。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等党政班子领导成员、部分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了欢迎仪式。


 
感动镜头之四:
献血抗“疫”,“医”不容辞



       2月21日上午8点多钟,在泗阳县城华润苏果超市附近的宿迁市血库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刚打开车门,我院妇科王甜甜、产科林杰、文印室刘海霞等12名同志就来到献血车上,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抗“疫”,“医”不容辞。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市临床用血紧张。我院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了无偿献血的倡议,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据悉,在倡议书发出当天,就有201名员工报名参加无偿献血。采取分时段、分批次前往采血点献血。截止2月22日上午,已经有90名员工在泗阳采血点献血28600毫升。

感动镜头之五: 
纸短情长 医患情深

       “您们负有责任心,敬业、善良、有爱心,平易近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白求恩精神,让我很感动!顿如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房,很温暖、很温馨......”,这是一位患者写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感谢信中的一段话。



       原来,17岁的万祥因“骨肉瘤术后,全身多脏器转移”剧痛难忍,7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拄单拐进入我院急诊科大门,分诊护士王苏娅第一时间询问情况后,协助他到诊室就诊,护士尤小杰看他疼痛难忍腿脚不便,主动帮忙挂号缴费取药。2点多钟,万祥又因疼痛难忍在的门诊大厅徘徊,门诊部主任朱野,护士长徐春艳看到后立即上前询问,原来患者因用药特殊,注射时间间隔较短,药房谨慎等系列问题很是无助,后来朱野主任立即与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发波、肿瘤科三病区主任沈康、药剂科副科长杨雪梅及几个科室进行沟通协调,予以解决,同意注射。
 
 


-监控画面-

       当徐春艳护士长将患者扶到急诊准备注射时,患者突然在大厅内侧身倒地,分诊护士周莹立刻跑上前,并且喊医生、担架队师傅共同把患者扶到担架车上,推入抢救室。注射结束后,护士安排患者在抢救室内观察,并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疼痛不安情绪。晚上8点多钟,患者癌性疼痛再次加剧,颤颤巍巍来到急诊室,当班医生石杰联系总值班后,护士杨海燕帮助其复印病历资料并与药房沟通后,为患者缴费取药,安排床位,注射完毕,让其在床位休息,并多次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让他感受到急诊护士温暖的关爱。
       期间护士问他:“你怎么没有人陪同?你家人呢?”万祥告诉她们:“姐姐,我妈妈去年去世了,家里亲戚朋友没有一个接我电话,都不问事。”说着流着眼泪,让护士姐姐们心疼不已。每一次注射完毕离开时,万祥都会走到医生护士面前,鞠躬并且诚恳的说:“叔叔,谢谢你,给你们添麻烦了!护士姐姐,谢谢你,你们太好了。”
       医护人员亲人般的关爱,使万祥感动不已。于是,他找来笔和纸在病床上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感动镜头之六: 
驰援武汉任静胜利归来

       4月27日上午,驰援武汉的任静历经70天的奋战,返宿后经过14天的医学观察隔离和休整,回到了家乡泗阳。上午10点多钟,在市委市政府欢送仪式结束后,副院长李伟随车队奔赴宿迁迎接援鄂抗疫英雄归来。11时10分,县委县政府在双子楼大厅举行了一场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欢迎驰援湖北抗疫英雄凯旋。欢迎仪式由副县长张娟主持。县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林祥、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和我院部分职工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11时35分,在县委县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后,任静被接回了县人民医院这个阔别已久的“家”。单位同样举行了欢迎仪式。欢迎援鄂英雄任静、援宿优秀代表刘峰、沈红娟平安回家。



       我院以最隆重的欢迎仪式,向抗“疫”英雄的胜利凯旋,致以最热烈、最崇高的敬意!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等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职能、医技、临床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职工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欢迎仪式由我院副院长刘海军主持。



      任静于2月2日,经组织批准随江苏省第三批医疗队一起出征武汉。到达武汉后,被安排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奋战了53天。3月30日,任静随团队转战到武汉肺科医院ICU。在武汉70天,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既定目标,是江苏省抗疫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 

 
感动镜头之七: 
胡春梅获评 “江苏好人”

       5月30日,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我院心理咨询室主任胡春梅被江苏省文明办授予“江苏好人”。胡春梅从事心理援助12年,12年来从当年汶川地震灾区群众、学生的心理援助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再到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疏导。



       2020年春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有过赴川心理援助经验的胡春梅开始恶补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知识,2月初,开通微信、政务电话(12345)心理热线,成为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辅导员,面向社会开展因疫情影响的心理支持工作。除此之外,她还在三个特殊的微信群进行重要的心理守护工作,在微信群内,除了普及相关心理减压知识之外,她还通过个别交流为有需求的抗疫一线人员提供点对点的心理辅导。在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值得欣慰的是,在她的真诚陪伴下,她服务过的人群里没有发生一例因疫情影响所致的严重心理问题。她还带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团队的志愿者们,在一个月里接访了50余人次,近20个家庭,其中拒绝上学的孩子有7名,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5名孩子成功复课。


 
感动镜头之八: 
踊跃捐资助学

       8月4日,党总支书记、院长唐小宇向大家发出捐资助学的倡议得到大家响应,参加晨会的50名同志现场捐款就达6080元。全院共捐款 33764 元。


 
感动镜头之九:
危急之中显身手 治病救人传佳话

       9月8日上午,家住众兴镇莱茵河畔小区的季先生家属将一面写有“危急之中显身手 治病救人传佳话”字样的锦旗送到我院门诊部,以此感谢医护人员的救命之恩。



       原来,8月29日上午9时25分,50多岁的季先生在陪同家人到我院收费处排队缴费时突然重重摔倒在地,导医台的两名护士听到声音后立即跑到患者身边进行救治。当时患者面色青紫,两眼凝视,摸颈动脉消失,心脏已经骤停,呼之不应,情况万分危急。主管护师姜海艳随即跪在地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主管护师张小云迅速呼叫医生并跑到急诊室推来了抢救床。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抢救,最终患者脱离危险。
 
 
心脏骤停的病人在医学上有抢救黄金六分钟,早期的心肺复苏对患者恢复很重要。经过后期救治,患者渐渐恢复生命体征。
 
感动镜头之十: 
马从学跪着为患者服务彰显“医者仁心”

       9月4日上午,一位麻醉医师跪在一位老人身边,为老人术前麻醉的照片在朋友圈传开后火了。照片引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留言:“你跪着的样子,真美!”

 
       “我当时觉得挺感人的,就拍了下来!”4日下午,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我院骨科业务主任胡健说。
       胡健告诉笔者,4日上午9时,他到手术室准备为一骨折病人做手术。看到麻醉师马从学跪在地上正在为患者麻醉,自己当时很受感动,于是就拿出手机把这感人的一幕拍了下来。手术后,胡健把照片发到科室工作群,希望能对同事有所鼓励。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被同事转发朋友圈后,引起很多网友关注。
       当天,马从学实施麻醉的患者是86岁的熊老太。熊老太在家中不慎摔倒后,家人将她送到了医院,经检查显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医生决定为老人做左股骨拆开复位固定术。
       可是,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并且心衰,心功能三级。如对老人实施全身麻醉风险较大。马从学决定为老人采取椎管内麻醉,因为麻醉平面不能太高,否则老人循环波动大、呼吸不稳定。椎管内麻醉对老人身体干扰少,有利于手术。
       因手术需要,老人只能躺在推车上接受麻醉。为了便于给老人实施麻醉,于是,马从学就跪在推车床旁,地上铺了一个棉垫子,前后持续了10多分钟,给老人进行了穿刺麻醉,麻醉效果不错。
        老人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任何不适。手术麻醉历时1个多小时,直至老人安全返回病房,马从学才放心休息一会。“为了患者,需要改变正常体位为患者麻醉,我还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