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泗阳医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医院论坛  |  联系我们
医院概况
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险中求生!73岁老人结肠癌导致肠梗阻命悬一线,我院普外团队果断手术化险为夷

【发布日期:2022-01-26 阅读次数:次】


       “要不是您及时做手术,老人家这关可能就闯不过去了,哪想到还能回家过年,您就是我们家救命恩人,特别感谢!”近日,泗阳医院普外科病房,一位重度肠梗阻患者储奶奶即将康复出院,她的家人特意找到陈刚主任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肠梗阻

 

       73岁的储奶奶入院十余天前,身体突然出现了腹痛不适,伴恶心、呕吐等异样。她自以为是人老了,器官功能减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老太太症状较前加重,感觉腹痛难忍,无法排气,为进一步诊疗来到泗阳医院就诊。医生通过ct检查发现肠道肿瘤,保守两天治疗后,通过增强ct确诊为癌性肠梗阻、局部晚期,储奶奶随即被收到普外科进一步治疗。

       患者入院后,陈刚主任团队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查体,考虑患者储奶奶因为长期肠道疾病,体重不到40公斤,术前无法肠镜检查。按照常规手术方案,是通过手术将癌变部位切除并在腹部做一个造口,也就是医学上称为的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

 

       但是考虑到患者高龄且低体重(体重不到40kg),如果腹部开一个小口,老人家术后极难彻底痊愈。为了保证储奶奶术后能够回归正常生活,经过再三考虑以及与老人家属充分的沟通,陈刚主任决定选择风险更高的第二套方案执行,即切除癌症和部分脾脏以及浸润组织后,进行一期肠吻合术。

 

造口

什么是造口?

 

       造口(stom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口或开口。最早的造口术是在十八世纪早期因为战争而施行的,因为当时战争和条件所限对战场上肠管受伤的病人只能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或两端引出到体表以形成一个开口,或者形成一个袢,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病人的排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后来医生将这一技术用在外科手术中,当病变的肠管被切除后,又无法将肠管相接时,肠子的一段在腹部适当的位置上被拉出并反转,然后缝于腹壁,最后便会形成一个有开口、乳头部的肠粘膜,从而维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医学上称为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

       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手术由胃肠外科团队陈刚、朱奎阳、汤远银完成。术中,通过快速探查腹腔明确癌灶位于脾曲结肠,癌突破浆膜面,癌灶与左侧后腹膜及脾脏下极浸润固定,癌灶大小约直径10cm。横结肠及升结肠扩张明显。陈刚主任团队凭借过硬技术与经验,仔细进行分离,经过两个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了这台根治性大右半结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回普外科继续治疗。

       住院期间,作为科室的重点病人,普外科护士长张玲安排每天责任护士交班时都要详细交接储奶奶的情况。由于术后行动不便,为储奶奶擦洗身体、翻身甚至清洗粪便,护士们都毫无怨言。

       “她(储奶奶)就觉得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比我们这些子女都还要尽责。不仅医术精湛,态度也很好。”储奶奶的家人说。手术的顺利实施再加上普外科护理组的精心照顾,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如无意外,储奶奶在春节前便能顺利出院回家。

 

相关介绍

 

       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急性肠梗阻若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情迅急可致死!患腹壁疝、肠息肉、肠癌等疾病或长期便秘、炎症刺激、不注意饮食卫生或爱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均可导致肠梗阻。

       此外,老年人是肠梗阻的高发人群,局部肿瘤压迫和粪石是引起肠梗阻最为常见的两种病因。“现在不少老年人存在肠功能紊乱的现象,1-2天不排便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时间的便秘有可能发展成粪石性肠梗阻,严重者导致肠管永久性不通。

 

       早期粪石引起的肠梗阻,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及口服石蜡油治疗,往往能够缓解,但是如果病情拖的时间长,情况严重的,则需要手术治疗。当然,也有部分老年患者,肠梗阻是因为肿瘤引起的,更需要积极检查和手术干预。

 

       在此,陈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尤其老年人,一旦大便习惯改变了,要及时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如及时检查及治疗相关疾病、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等,可有效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同时即使是健康人群,春节期间也应注意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不要过多食用花生、瓜子,空腹时不要大量食用杨梅、柿子、山楂等容易引起肠梗阻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