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认识及治疗感冒
【发布日期:2023-07-07 阅读次数:次】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上一篇我们了解到对于普通感冒,西医并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
今天我们来从中医的角度认识感冒,并且了解关于中医干预感冒的方法。
中医认识感冒
感冒是人体感受触冒外界邪气所致,外邪包括六淫,以风邪为主,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身体酸痛等为主要表现。
感冒是中医病名,最早见于宋《仁斋直指方论》。我们今天的《内科学》第一个病讲的就是感冒。感冒虽是常见的病,但却不可小视。
从中医角度来说,患外感时人之所以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各种症状,都是人体正气出表抗邪的表现。
正气要从体内出来到体表和邪气作战,正气胜过邪气,作战成功,疾病才能好。
很多患者,一有感冒症状,就想着压下去,而不是顺着病势(人体的自然抗病机能),把病邪袪赶出来,导致表证的失治,引起失表滞表。
外感无非是风寒、风热、风湿、暑湿等这些邪气来了,我们正气抗邪,出现了喷嚏、鼻涕、发烧等症状,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想着帮助正气祛邪,却总想如何去消灭这些症状,尤其是发热,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总希望一下就能降温。在临床中,即使关于发烧的相关问题已经给病人交代过,仍然还会有很多人,服用中药几个小时后见仍没退烧,便开始焦虑,认为中药没用,希望可以同时服用退烧药,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医不是为了降温而降温,而是在协助机体祛除病邪,恢复人体的正常机能,在此基础上降体温,所以体温下降的同时身体机能也在好转,而退烧药是抑制性的治疗方式,两者若同时应用,在有的病人身上会出现发烧反复不退的情况。
很多人一感冒就上抗生素消炎(绝大多数消炎药是属于苦寒的,而非辛寒,而没有这个辛味达不到解表的功效),一发烧就西药退热,孩子烧退了好像病好了,那实际上我们之前说过,这个发烧的机理是机体的正气和邪气在做斗争,这个只是相当于把“病邪”包裹起来,假装看不到这个病邪,同时让你没有力气去排这个“病邪”。其实只是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除非机体能量充足,在暗流下,把这个“病邪”给化掉,要不然,最后就是养虎为患,当病邪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外出,羁留于皮肤,出现各种皮肤问题;羁留于鼻窍,日久不愈则成为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羁留于咽喉,日久不愈则成为慢性咽炎、扁桃体肿大;羁留于气道,日久不愈则成为慢性气管炎。更有甚者会把这个无形的“病邪”,养成有形的肿块,潘德孚老中医认为,很多白血病患者的致病因是由于发热使用退烧药或者抗生素,药品对血液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体内白细胞变化,烧未退却验出了白血病。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帮助正气作战,而不是一味的压制正气,闭门留寇。
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主要是解表,多以辛温、辛平或辛凉之剂,通过发汗解表,使外邪从汗而解,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因势利导,使邪气从汗孔排出体外。
对于儿童常见的食积感冒,此时单纯地解表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解表和消食导滞同时进行,另外对于一些虚人感冒还要兼顾补虚,感冒才能被治愈。中医药治疗感冒一定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感受邪气各异,所以中医治疗是个性化的。
感冒期间忌口很重要,中医经典《伤寒论》一书中,在服用桂枝汤的时候明确提出了饮食禁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就是一切对脾胃不好的不容易消化的饮食物都需要忌口。
外感病时,人体的正气出表抗邪,急于把邪气驱逐出人体。这时候吃鱼肉蛋奶以及一些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中焦脾胃会消耗大量气血,影响正气抗邪。甚者有人脾胃素弱,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不仅仅消耗能量,反而变成了病理产物,疾病更加缠绵难愈。所以外感期间,尽量吃粥以及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不仅能补充能量,还不会过度消耗能量影响前线作战。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把健康交给医生、交给医院。似乎自己的健康完全是医生的事,这是万万不可的。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滥用药物的危害,谨慎使用,正确使用。
【温馨提示】
1. 开具中药方式:
挂号中医科(有就诊卡号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泗阳县人民医院健康通”挂号),至中医科(门诊二楼西侧)。
2. 泗阳医院可开具免煎颗粒剂或汤剂(可代煎)。
咨询电话:8062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