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碘和甲状腺关系不一般
所以很多甲状腺疾病患者都谈“碘”色变
很多人查出甲状腺结节时
第一反应就是海鲜吃多了
或者再也不能吃海鲜了?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内分泌科门诊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加,而上面的对话也经常出现在门诊中。
大家都知道,“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这种激素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碘与甲状腺疾病关系到底如何?得了甲状腺疾病,碘的补充与控制该如何权衡呢?
今天就请泗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林杰,为我们讲一讲碘与甲状腺的那些事儿~

林杰
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
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宿迁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泗阳县医学重点人才
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代谢病、肾上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治。 01、碘与甲状腺
甲状腺是用“碘”大户。如果说,甲状腺激素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燃料”之一,那么,碘就是甲状腺激素的“热情之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碘缺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它对于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体内70-80%的碘储存在甲状腺内,剩下的分布在甲状腺外。正常的甲状腺内含有碘5-10毫克。
虽然通常腺体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倍-50倍,但每日饮食摄入的碘仍有1/3进入甲状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
但碘过量同样会带来不良后果:
01、正常机体在短期急性碘过量摄入,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产生碘阻滞效应。但碘阻滞效应是暂时的。
02、慢性碘过量可能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甲状腺肿、甲减,诱发或促进慢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
03、在妊娠中的女性,如果过量碘摄入可能增加亚临床甲减风险,还可能造成新生儿甲减。
02、碘的补充
食盐加碘是一种持续、方便、经济、生活化的补碘措施。目前,江苏省选择的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为25mg/kg。
加碘食盐,是碘酸钾和碘化钾按一定比例与普通食盐混匀而成。但是,由于碘是一种比较活泼、易于挥发的元素,含碘食盐贮存期间及烹调过程中都会产生损失。
一般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盐中碘损失率越高。油炸、干炒等高温烹调方式的碘损失率大于蒸、煮的烹调方式。
除了加碘食盐外,我们也可以从食物中补碘,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的含碘量是最高的,不同海鲜的含碘量有所差异,相对于紫菜、海带,蟹、海鱼、贝类的含碘量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TOP1 海藻类
食物中海藻类的含碘量最高,其中海带和紫菜含碘量最高,干海带达到 36240μg /100g,海草15982μg /100g,干紫菜4323μg /100g,螺旋藻3830μg /100g,海苔2427μg /100g。
TOP2 鱼虾蟹贝类
干虾米类 983μg /100g、赤贝 162μg /100g、花蟹 45.4μg /100g、带鱼 40.8μg /100g。
其他食品
蛋类含碘量较高(如鹌鹑蛋233μg /100g、鹅蛋 59.7μg /100g、鸡蛋22.5μg /100g);不同奶类含碘量差别较大,肉类含碘量在1.9~4.5μg /100g 之间;植物类含碘量最低,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03、特殊人群补碘问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甲亢的患者,甲状腺可以自主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外源摄入的碘利用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严格限碘饮食,忌用含碘量高的食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这里要分情况,甲状腺全切术后或同位素治疗后发生甲减,已经进行优甲乐替代治疗的,则无需太多强调食物摄碘干预。
如果为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或是碘缺乏地区发生的甲减,可以适碘饮食,正常食用加碘盐。
如果是碘过量所致的亚临床甲减(如高水碘或过多富碘食物、药物),需限碘饮食。
甲状腺结节
碘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能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升高,因此提倡适碘饮食;但如果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则需按甲亢处理,严格限碘饮食。
妊娠期
妊娠妇女需碘量增加,我国推荐妊娠妇女每日碘参考摄入量为230μg,尿碘中位数适宜范围为150-249μg/L,备孕阶段和妊娠期间(包括哺乳期)均需食用加碘食盐,同时鼓励富碘食物摄入。
妊娠前甲亢限碘饮食者,拟妊娠前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食用加碘食盐;妊娠期间诊断甲亢的孕妇,提倡食用加碘食盐,但需限制富碘饮食如紫菜、海带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