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医院卒中中心
脑梗死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残疾率和死亡率极高。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时间窗内(6小时以内)开通血管。单纯静、动脉溶栓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如基底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且脑膜支等侧枝循环代偿差)的患者血管开通率低。泗阳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开展的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病例分享
今年47岁的祝女士,于上午9:00左右与人交谈过程中,突然出现不能说话,半右侧肢体无力,右侧偏身完全不能活动,伴有恶心呕吐,家人立即拨打120送至泗阳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主任谈伟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及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10:08,患者到达医院后开通绿色通道,卒中中心陈原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评估。患者急性起病,有心脏疾病史,CT检查排除出血,定性为缺血性脑卒中。
术前CT
10:50,在与家属沟通后,卒中中心团队为患者行RT-PA 静脉溶栓治疗。但溶栓改善不明显,与病人家属沟通获同意后,立即将患者转至导管室行脑血管造影加机械取栓术。
12:50,桥接动脉机械取栓顺利完成,实现了患者病变血管的完全再通。
患者DSA影像
术后CT
术后24小时MRI
术后24小时,患者神志恢复清醒,能对答切题,右侧肢体肌力3级。
术后一周,患者能独立行走,真正做到了战胜卒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可健康重返社会。
BE FAST
识别中风,你必须要快!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处理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是在脑梗死发病后3-4.5h内。因此,早期识别是启动脑卒中诊治流程的首要步骤。
“时间就是大脑”,加强和普及我国公共健康教育,增强早期识别卒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往的“FAST卒中识别量表”虽然起到了较好的早期识别中风的效果。但是对于小脑、脑干等后循环梗死存在漏诊现象。本次大会向全社会推出改良版的“BE- FAST量表”。实践证明,该量表对疑似脑卒中患者筛查优于FAST量表,在快速筛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S”——Speech是指语言,言语困难、理解困难;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可能意味着出现中风,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专业的卒中团队救助。
●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在尚有可挽救脑组织前尽早恢复脑血流至关重要。目前恢复脑血流再灌注的方法主要有发病4.5小时内静脉给予溶栓药(阿替普酶)或早期血管内介入取栓。
●对于出血性卒中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可能需要尽快查明出血原因,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血压或处理破裂的动脉瘤等。
●上述治疗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及时,所以一旦怀疑中风,应立即呼叫120,并就近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治疗。
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卒中(中风)防治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受益”
小贴士:脑卒中的家庭急救
脑卒中的诱发因素
脑卒中的日常预防